top of page
Sport Impact Poster 3 副本 (1)_edited.png

巧固球

(Tchoukball)

巧固球
巧固球
巧固球

(圖: Racing Sports Photography)

5大特色

草搞紙

身體碰撞

草搞紙

巧固球強調無身體接觸,禁止搶球,減少運動傷害,

體現「禮讓」精神,被稱為「君子球」

獨特得分方法

草搞紙

球員在禁區外投球至彈網,反彈球落場內得分;

若被接住或落禁區外,對方得分。

講求智慧與合作

草搞紙

精準判斷球的落點、投擲角度及團隊戰術,

講求智慧合作,而非單靠體能。

「三三三」規則

草搞紙

三秒持球、三步移動、三次傳球。

​結合多項運動

草搞紙

巧固球融合手球排球壁球元素,

射球與反彈機制類似壁球。

對象

​小學生

適合對象

草搞紙
對象

​中學生

對象

​成人

健球介紹

對象

​SEN學生

巧固球 5大特色

非身體接觸的「君子球」精神 巧固球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其非身體碰撞的設計,強調「君子球」精神。比賽中嚴禁球員之間的肢體衝撞、搶球或阻擋對方傳球與射球動作,創造一個公平且安全的競技環境。這種設計源於布蘭德博士對傳統運動中因碰撞導致傷害的關注,巧固球因此成為一項適合各年齡層、男女同場競技的運動。這種非接觸的特性讓巧固球在推廣團體合作和尊重對手的同時,降低運動傷害風險,特別適合學校和社區推廣。 在巧固球比賽中,球員必須在3公尺半圓禁區外將球投向彈網,球反彈後落於場區內且未被對方接住即可得分。防守方不得干擾進攻方的傳球或射球,違反規則(如搶球或阻擋)會被判罰,確保巧固球比賽的流暢性和公平性。這種規則讓巧固球成為一項講究策略而非暴力的運動。 結合多種運動元素的創新玩法 巧固球的玩法融合了籃球、排球、壁網球和手球的元素,創造出獨特的競技模式。比賽場地為40×20公尺的室內場地,兩端各設一個邊長1公尺的彈網,球員需將巧固球投向彈網,使其反彈至場內有效區域,同時避免被對方接住。這種結合多種運動特色的設計,讓巧固球兼具技巧性、策略性和觀賞性。 巧固球的球周長約56-60公分,重量400-475克,富彈性,類似手球。球員持球不得超過3秒、移動不得超過3步,且同一隊伍傳球不得超過3次,這些規則促使巧固球比賽節奏快速,考驗球員的傳球精準度和團隊默契。進攻與防守的快速切換也讓巧固球充滿動態變化,吸引觀眾目光。 強調團隊合作的運動精神 巧固球被稱為「教育球」,因為其設計旨在培養球員的團隊合作精神。比賽中,進攻方依靠精準傳球和策略佈局得分,而防守方則需預判球的落點進行攔截,雙方都需高度依賴隊友間的協作。巧固球的規則要求球員在有限的時間和步數內完成動作,迫使隊伍制定明確的戰術,強化團結與溝通。 在巧固球比賽中,單一球員無法獨力完成得分,必須通過傳球與隊友配合,利用場地空間和彈網角度創造得分機會。例如,台灣巧固球隊以「太極戰術」聞名,通過流暢的傳球和靈活的跑位,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展現巧固球的團體精神。 全球普及與台灣的卓越表現 巧固球是一項國際化的運動,由國際巧固球總會(FITB)於1971年成立後推廣至全球60多個國家,特別在新加坡、瑞士和台灣等地廣受歡迎。台灣在巧固球領域表現卓越,男子隊長期穩居世界第一,女子隊排名第二,多次在世界盃和亞錦賽奪冠,被譽為「台灣之光」。這種國際影響力讓巧固球在台灣逐漸從冷門運動轉為備受關注的項目。 台灣自1980年代引入巧固球後,迅速發展出強大的競技實力。例如,桃園大成國中巧固球隊連續八年奪得亞洲盃及世界盃冠軍,展現台灣在巧固球領域的領先地位。台灣的成功得益於學校和社區的推廣,以及對巧固球教育價值的重視。 教育與社會和諧的價值 巧固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蘊含布蘭德博士「人類運動應促進和諧社會」的理念。巧固球的比賽規則鼓勵公平競爭、尊重對手,並通過團體遊戲培養社交能力和紀律性。因此,巧固球常被用於學校體育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品格的教育工具。 巧固球的比賽設計避免勝負心過重,鼓勵球員專注於技巧和策略,而非對抗。這種教育理念使巧固球在全球學校和社區推廣時,成為促進身心健康與社交互動的理想運動。台灣許多學校已將巧固球納入體育課程,進一步提升其普及度。

bottom of page